學 佛 課 程
無須事先報名, 敬請聽講大德按時提前入座
《攝大乘論本》卷二 . 引《分別瑜伽論 》頌云
菩薩於定位 觀影唯是心
義相既滅除 審觀唯自想
如是住內心 知所取非有
次能取亦無 後觸無所得
淨土大經科註
前言是黃念祖老居士所寫的,在學習這部經之前,把全經的義趣給我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,對於我們學習這部經會有非常濃厚的興趣。第四次講述,我們基本的不改變,完全依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,我們早年學習的時候有個科判,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。他的註解是會集一百九十三種資料,提供給我們做參考,讓我們認識淨土、認識極樂世界、認識阿彌陀佛,我們的信心、願心才能真正的發出來,有願心、有信心就決定得生淨土,我們才能歡喜念佛。一切時、一切處佛號不要離開心裡頭,心裡頭時時刻刻都是佛,成就我們往生的品位,我們這一生沒有空過、沒有白來,真正成就了。
~ 摘自 淨空老法師2014宣講內容
五戒相經箋要集註
近來授受五戒之風盛行,本是好事,但傳戒時間僅僅數日,且忙於儀軌之演練、齋供之奉獻,剩餘少許時間講演戒法,致使諸戒子,對於所受之戒法,不知持、犯;既犯矣,又不知重、輕,可悔、不可悔,於戒相上產生迷惑。方才上山受戒,下山即便犯戒,卻不知其非。然已受戒而犯戒者,罪加一等。愚頑者,罪上加罪,不知悔改;懦弱者,掉頭而去,不再信佛。如是等輩,誠可憐憫。複有存心懺悔受持淨戒者,恨不得其門而入,彷徨無主。因本寺家風,著重“持戒念佛”,遂紛紛要求老衲,開講《五戒相經箋要》。
蓋此經于藏經中雖有蕅益大師之箋要及弘一大師之補釋,然皆為文言,流通不廣,所以大眾勸請老衲重新宣講,講畢以通俗文字記錄印製成書,流通益世。令已受五戒者,認識戒相之持犯輕重,使無疑惑;而未受五戒者,發心受戒,修諸功德,普利人天。
~ 摘自 廣化律師 序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
心經的全名是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 。 「般若波羅蜜多」是梵文。 「般若」是智慧, 「波羅蜜多」是圓滿;所以「般若波羅蜜多」意為:圓滿的智慧。這部經之所以被稱為《心經》 ,是因為它含攝了佛陀圓滿智慧的精要。全篇僅有二百六十字,是字數最少但最廣為人知的大乘佛經。
《心經》所闡明的是「空」的思想。但空,不是否定宇宙萬有的存在;不是虛無主義。是說:一切均由種種條件(或因緣)和合而起;條件具備則有,條件不具備則無。一切是因緣所生,所以沒有一常住不變的本體。空,也說明了所有觀點的相對性。領悟了這「空」的智慧,便知道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均變化無常,只要改變因緣,一切都可以改變;也體會到凡事不必過於執著。這樣,就能超越一切苦惱和厄困,達到「心無罣礙」的境界,得到絕對的安寧與快樂。同時,明白了一切是因緣所生,就會珍惜和善用因緣,以達自利利他的理想。
淨土大經科註
上照下德法師 宣講
(法師出國暫停 9/24恢復)
週日 13:30~15:00
慈光圖書館 華嚴講堂
五戒相經箋要集註
上性下德法師 宣講(台語)
週六 14:00~16:00
慈光圖書館 華嚴講堂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
林淨意老師 主講
週四 19:30~21:00
慈光圖書館 華嚴講堂
《六祖壇經》
六祖惠能大師,俗姓盧,父親名行韜,母親李氏。六祖生於唐朝貞觀十二年二月初八,廣東新興縣人。大師三歲時父親過世,家境清寒,沒有機會讀書,是個不識字的人。但他聽人讀誦,就能悟知其中義理,不但解悟且是實證,是聞、知、證同時;換言之,他同時具足三學、三慧,與世出世間先知先覺、大覺聖哲相契合。大師於三十七年教學中,實則是將世出世間的聖學發揚光大。聖學是真正自覺的學問,後世學者徒慕聖學,然不得其門而入。六祖的教學深入淺出,言簡義豐,理明事備,具足諸佛無量法門;一一法門,具足無量妙義,一一妙義,發揮諸佛無量妙理。《華嚴經》云:「即彌勒樓閣中,即普賢毛孔中,善入者即同善財,於一念間圓滿功德,與普賢等,與諸佛等。」唯願讀誦受持者,共入華藏大圓覺海,續佛祖師慧命,負起普救眾生的大責大任。
《壇經》開頓教之門,五宗之所自出,流通一千三百多年,遍及海外。
~ 摘自 淨空老法師 宣講內容
佛學概要十四講
十四講表是李炳南老師特別為大專學生編的,把整個佛法做一個輪廓,簡單的介紹給同學,好像是說明書一樣,佛法的說明書。
十四講表共有十四個單元,具有完整的體系;前面七個單元是屬於一般常識,後面七個單元是佛學。第一講說明「佛」這個字的定義;換句話說,就是認識佛教。我們要想學佛,佛是什麼?首先要把這個搞清楚才不致於誤會,才不致於迷信。第二講是講研究的方法,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應用在佛法上,乃至於可以應用在世間許許多多的學術方面。第三講是破除一些障礙,這裡面略舉五個例子,這五種都是學佛的障礙。在近代,諸位學佛可以說這些障礙都沒有了;在當年,學生們學佛都怕人家說他迷信,所以學佛都偷偷的學。現在不會了,現在也有很多老師學佛,學佛變成很時髦,不像以前障礙多。第四講與第五講是講人生觀,第六講與第七講是講宇宙觀,這四講是非常重要的科目。我們為什麼要學佛?主要就是要解決人生宇宙的問題。
人生宇宙的探討,就好像大夫治病一樣,先要診斷病源,我們的毛病究竟發生在什麼地方?知道自己有病,這才去對治,治病先得找一個好大夫。十四講表前半部是發現病,後半部就等於治病。第八講就是佛教的內容,等於介紹醫生。第九講到第十三講是講解脫的方法,好比是用藥治病。這裡面第九講是屬於總論,向下四講是別論。別論裡第十、十一、十二講,這是普通的法門,我們講通途法門,是八萬四千法門的綱領。第十三講提出一個特別法門,那就是「淨土法門」,這個法門實實在在是特別的。到這個地方都是講佛法如何解決人生宇宙的問題,如何達到佛法修學的目標。第十四講是結論,勸勉我們要以最高度的警覺心來修學。所以這個課程有很精密的體系,前後的順序一脈相承,有層次、有條理;在思想上來說、在文章上來說,都是屬於第一流的。這是把十四講表整個的內容結構給諸位說出。
~ 摘自 淨空老法師 宣講內容
暑期學佛基礎班
認識如何學佛及解行相應的佛法修持
《六祖壇經》
黃英喬老師 主講
週五 19:30~21:00
慈光圖書館 華嚴講堂
佛學概要十四講
黃衡墩老師 主講
週六 09:30~11:45
(每月第二週暫停)
慈光圖書館 華嚴講堂
暑期學佛基礎班
慈光講師群
每週一至週五 08:30~11:30
(7/24開課 為期兩週至 8/4)
慈光圖書館 華嚴講堂
研 學 課 程
研學課程須事先報名, 請洽詢本館櫃台
《論語.學而》
子貢曰:『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』
子曰:『可也。未若貧而樂道,富而好禮者也。』
詩階述唐
林生源老師主講
週五 9:30~11:45
慈光圖書館 閱覽室
梵呗班研學
張徵圳老師主講
週二 14:00~16:00
慈光圖書館
游 藝 課 程
遊藝課程須事先報名, 請洽詢本館櫃台
《論語 · 述而》
子曰: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