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 程

無須事先報名, 敬請聽講大德按時提前入座

攝大乘論本卷二 . 分別瑜伽論 頌云 

菩薩於定位  觀影唯是心

義相既滅除  審觀唯自想

如是住內心  知所取非有

次能取亦無  後觸無所得

淨土大經科註

前言是黃念祖老居士所寫的,在學習這部經之前,把全經的義趣給我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,對於我們學習這部經會有非常濃厚的興趣。第四次講述,我們基本的不改變,完全依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,我們早年學習的時候有個科判,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。他的註解是會集一百九十三種資料,提供給我們做參考,讓我們認識淨土、認識極樂世界、認識阿彌陀佛,我們的信心、願心才能真正的發出來,有願心、有信心就決定得生淨土,我們才能歡喜念佛。一切時、一切處佛號不要離開心裡頭,心裡頭時時刻刻都是佛,成就我們往生的品位,我們這一生沒有空過、沒有白來,真正成就了。 

~ 摘自  淨空老法師2014宣講內容   

五戒相經箋要集註

近來授受五戒之風盛行,本是好事,但傳戒時間僅僅數日,且忙於儀軌之演練、齋供之奉獻,剩餘少許時間講演戒法,致使諸戒子,對於所受之戒法,不知持、犯;既犯矣,又不知重、輕,可悔、不可悔,於戒相上產生迷惑。方才上山受戒,下山即便犯戒,卻不知其非。然已受戒而犯戒者,罪加一等。愚頑者,罪上加罪,不知悔改;懦弱者,掉頭而去,不再信佛。如是等輩,誠可憐憫。複有存心懺悔受持淨戒者,恨不得其門而入,彷徨無主。因本寺家風,著重“持戒念佛”,遂紛紛要求老衲,開講《五戒相經箋要》。


蓋此經于藏經中雖有蕅益大師之箋要及弘一大師之補釋,然皆為文言,流通不廣,所以大眾勸請老衲重新宣講,講畢以通俗文字記錄印製成書,流通益世。令已受五戒者,認識戒相之持犯輕重,使無疑惑;而未受五戒者,發心受戒,修諸功德,普利人天。 

~ 摘自  廣化律師  序 
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

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大乘佛教表達空性般若波羅蜜觀點的經典,又稱《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,簡稱《般若心經》、《心經》。本經是《大品般若經》的別生經,取自〈習應品〉和〈勸持品〉[1],乃《大般若經》的精要,無序分與流通分[2]。與《金剛經》並為通行最廣的般若經,地位重要,曾被稱作《經王》。藏密以此經典為般若佛母,為般若波羅蜜形象化的本尊 


引自zh.wikipedia.org



《淨土大經科註》


德法師 宣講


( 1 月 暫停 )


週日 13:30~15:00


慈光圖書館 華嚴講堂


《五戒相經箋要集註》


德法師 宣講


( 1 月 暫停 )

每月第一 14:00~16:00

慈光圖書館  華嚴講堂

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


黃英喬老師 主講


( 1/15~2/12 春節暫停 )

19:30~21:00

慈光圖書館  華嚴講堂

阿彌陀經要解

《阿彌陀經要解》是淨土修學中,極其重要的一部論著。印光大師非常推崇,開示道:“大集經云:‘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,唯依念佛得度生死。’是知念佛一法,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,若愚若智通行之法。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以其專仗佛力,故其利益殊勝,超越常途教道。昔人謂:‘餘門學道,似蟻子上于高山;念佛往生,如風帆揚于順水。’可謂最善形容者矣。若欲研究《阿彌陀經》,有蕅益大師所著《要解》,理事各臻其極,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注解,妙極確極。縱令古佛再出於世,重注此經,亦不能高出其上矣。不可忽略,宜諦信受。”

(《印光法師文鈔·與徐福賢女士書》)


圓覺經略釋

《圓覺經》,全名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》,又名《大方廣圓覺經》、《圓覺了義經》、《大方廣圓覺陀羅尼》、《修多羅了義》、《祕密王三昧》、《如來決定境界》、《如來藏自性差別》。一卷。唐代佛陀多羅(覺救)譯。師罽賓人,於洛陽白馬寺譯《圓覺了義經》一部,其後行跡不詳。


圓覺,是圓滿的覺性。謂如來所證的理性具足萬德,圓滿周備,靈明朗然。又以一切有情皆有本覺、真心,自無始以來常住清淨,昭昭不昧,了了常知。就體而言,稱一心;就因而言,稱如來藏;就果而言,則稱圓覺。與真如、佛性、法界、涅槃、菩提等,畢竟同一。而本經即演說此法。如〈圓覺經略疏序〉載,統眾德而大備,爍群昏而獨照,稱為圓覺,其實皆為一心。背之則為凡,順之則為聖;迷之則有生死,悟之則息輪迴。親而求之,則止觀定慧;推而廣之,則六度萬行。引而為智,然後為正智,依而為因,然後為正因,其實皆為一法。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為凡夫,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為菩薩,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為如來。離圓覺無六道,捨圓覺無三乘,非圓覺無如來,泯圓覺無真法,其實皆為一道。


本經是透過文殊師利、普賢、普眼、金剛藏、彌勒、清淨慧、威德自在、辯音、淨諸業障、普覺、圓覺、賢善首等十二位菩薩,與佛陀的問答,而宣說大圓覺的妙理,並為不同根機眾生開示各種修行方法,使眾生能隨順悟入圓覺。全文分為十二章,自文殊章起,至圓覺章,共十一大段,每段先長行,後重頌;最後賢善首菩薩章是屬流通分。內容結構嚴謹,譬喻精彩,南宋後流通甚廣。 


摘自星雲大師全集


阿彌陀經要解


黃衡墩老師 主講


( 1/15~2/12 春節暫停 )


09:30~11:45

(每月第二週暫停)


慈光圖書館  閱覽室


《圓覺經略釋》  新課程 


林淨意老師 主講


( 1/15~2/12 春節暫停 )


12/ 5 ~ 114/ 1/ 9 

每週19:30~21:00

慈光圖書館  華嚴講堂


研 學 課 程

研學課程事先報名, 請洽詢本館櫃台

《論語.學而》

子貢曰:『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』

子曰:『可也。未若貧而樂道,富而好禮者也。』

詩階述唐

林生源老師主講


( 1 月 暫停 )

9:30~11:45

慈光圖書館  閱覽室

梵呗班研學

張徵圳老師主講


( 1 月 暫停 )

14:00~16:00

慈光圖書館

弟子規親子

王紫薰.王怡文老師


( 1 月 暫停 )

每月第一 9:00~10:30

慈光圖書館


課 程

遊藝課程須事先報名, 請洽詢本館櫃台

《論語 · 述而》

子曰: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於藝。」

天樂 國樂團

( 第 三十四 期 )

112.08.03 ~113.01.25

廖富樂老師指導


( 1/15~2/12 春節暫停 )


19:30~21:00

19:30~21:00


慈光圖書館

第三十四期招生簡章 

天樂 國樂團

( 第 三十 期 )

113.02.25 ~113.07.28


洪宇蓁老師

江芷柔老師


( 1/15~2/12 春節暫停 )


09:00~12:00


慈光分館

期招生簡章 

( 第 十 期 )👆


池坊華道正教授

賴玉琴 老師


( 1/15~2/12 春節暫停 )


14:00~16:00


慈光圖書館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👆


焦炳文 老師


( 1 月 暫停 )


14:30~16:00

(每月第二週六 不上課)


慈光圖書館